廣州液晶顯示器維修培訓|廣州液晶顯示器維修培訓學校|液晶顯示器維修培訓
液晶顯示器
液晶顯示器,或稱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為平面超薄的顯示設備,它由一定數(shù)量的彩色或黑白像素組成,放置于光源或者反射面前方。液晶顯示器功耗很低,因此倍受工程師青睞,適用于使用電池的電子設備。它的主要原理是以電流刺激液晶分子產生點、線、面配合背部燈管構成畫面。
【液晶顯示器起源】
LCD( Liquid Crystal Display),對于許多的用戶而言可能是一個并不算新鮮的名詞了,不過這種技術存在的歷史可能遠遠超過了我們的想像 -早在19世紀末,奧地利植物學家就發(fā)現(xiàn)了液晶,即液態(tài)的晶體,也就是說一種物質同時具備了液體的流動性和類似晶體的某種排列特性。在電場的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會產生變化。從而影響到它的光學性質,這種現(xiàn)象叫做電光效應。利用液晶的電光效應,英國科學家在上世紀制造了*塊液晶顯示器即LCD。今天的液晶顯示器中廣泛采用的是定線狀液晶,如果我們微觀去看它,會發(fā)現(xiàn)它特象棉花棒。與傳統(tǒng)的CRT相比,LCD不但體積小,厚度薄(目前14.1英寸的整機厚度可做到只有5厘米),重量輕、耗能少(1到10 微瓦/平方厘米)、工作電壓低(1.5到6V)且無輻射,無閃爍并能直接與CMOS集成電路匹配。由于優(yōu)點眾多,LCD從1998年開始進入臺式機應用領域。。
*臺可操作的LCD基于動態(tài)散射模式(Dynamic Scattering Mode,DSM),RCA公司喬治·海爾曼帶領的小組開發(fā)了這種LCD。海爾曼創(chuàng)建了奧普泰公司,這個公司開發(fā)了一系列基于這種技術的的LCD。 1970年12月,液晶的旋轉向列場效應在瑞士被仙特和赫爾弗里?;舴蚵?勒羅克中央實驗室注冊為專利。 1969年,詹姆士·福格森在美國俄亥俄州肯特州立*(Ohio University)發(fā)現(xiàn)了液晶的旋轉向列場效應并于1971年2月在美國注冊了相同的專利。1971年他的公司(ILIXCO)生產了*臺基于這種特性的LCD,很高速緩存代了性能較差的DSM型LCD。
在1985年之后,這一發(fā)現(xiàn)才產生了商業(yè)價值,1973年日本的聲寶公司首次將它運用于制作電子計算器的數(shù)字顯示?,F(xiàn)在,LCD是筆記本電腦和掌上計算機的主要顯示設備,在投影機中,它也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它開始逐漸滲入到桌面顯示器市場中。
培訓學校:廣州有為電腦培訓中心
咨詢熱線:020-38288137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