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詢師與其說是一種職業(yè),不如說是一種生活方式。心理咨詢師的生活方式就是不斷的學習,這點和互聯(lián)網(wǎng)行業(yè)類似,總是在學習。
那具體要做什么準備呢?
1:掌握心理學基礎知識。這個可以通過考證來實現(xiàn),現(xiàn)在的心理咨詢師考證就是學習**基礎的心理學知識及心理咨詢的知識。
2:掌握心理咨詢的理論知識。每個主流學派都要有所了解吧。
3:把這些知識運用起來。就是用自己的嘴巴去表達出來,這種是需要參與團體培訓或者個體一對一培訓的,不是通過看書可以學習會的,所謂的心理咨詢培訓貴也就貴在這里,因為你得占用別人的時間來學習,每個人同時只能陪一個人,費用當然是高了。
4:自我探索。對自己有更多的了解,逐步完善自己的人格、認知水平、情緒管理模式等等,這個過程就更為漫長,也是在不斷的學習中逐步完成的。
注意了!心理咨詢師證書考試報名入口,心理咨詢對什么樣的人效果*好?
⑴ 來訪者愿意接受心理咨詢,希望自己在感受和行為上做出改變,而且希望從咨詢中獲得幫助。但需明確,咨詢只是幫助來訪者看到自己看不到的部分,并不會幫助來訪者出主意,想辦法。不會有現(xiàn)實層面的指導。
⑵ 來訪者是一個能夠充分表達和反思自己經(jīng)歷的人。
動機比較高的人在咨詢中頗為合作,與咨詢師坦誠交流,而且承擔來訪者角色的不同方面。在心理咨詢中,這些人*可能獲益,而且也確實獲益*多。
很多咨詢師會擔心如來訪者仍然自殺的,咨詢師是否應當承擔法律責任?,F(xiàn)實中,可能有來訪者在接受心理咨詢后自殺,并留有遺書,且明確提及接受心理咨詢加重了來訪者的痛苦,如果家屬看到來訪者遺書選擇起訴心理咨詢師和心理咨詢機構(gòu);或者來訪者家屬知道來訪者正在接受心理咨詢,將來訪者死亡的原因歸結(jié)于心理咨詢師,心理咨詢師應否承擔法律責任。事實上,只要心理咨詢師在心理咨詢過程中按照規(guī)范操作,評估其"自殺"風險。如果當事人也承認,這只是一種想法,并非真的想要自殺。此時,咨詢師需要做好咨詢記錄,尤其是對于危機評估部分。對于前述情形來訪者自殺的結(jié)果,心理咨詢師并不用承擔法律責任。對來訪者自殺的行為,心理咨詢師只能盡可能減少危機發(fā)生的概率,如果真的發(fā)生這種結(jié)果,與心理咨詢師并無直接的因果關(guān)系,法律上也基本不會承認這種因果關(guān)系。但如果進入司法程序,法院要求調(diào)取當時的心理咨詢服務記錄資料,心理咨詢師也應當向司法機關(guān)提交,該披露證據(jù)僅限于和該案相關(guān)的心理咨詢記錄資料。對來訪者自殺的案,一般公安機關(guān)作出認定自殺的結(jié)論,并不會進行更大范圍的調(diào)查,而如果公安機關(guān)、檢察機關(guān)要求心理咨詢師提交咨詢記錄,心理咨詢師也應當配合提供,在透露信息時,應在達到所期望目標的前提下,以透露的信息量*少為原則。如果來訪者家屬或其他第三人要求查看記錄,按照心理咨詢執(zhí)業(yè)規(guī)范,心理咨詢師應當予以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