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教育網合作機構 > 駕照培訓機構 > 挖掘機培訓機構 >

東莞電工培訓網

歡迎您!
朋友圈

400-850-8622

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9:00-21:00

位置:駕照培訓資訊 > 挖掘機培訓資訊 > *工程機械產品出口的“專利門檻”

*工程機械產品出口的“專利門檻”

日期:2009-11-18 00:00:00     瀏覽:161    來源:東莞電工培訓網
  自*加入WTO以來,國內工程機械產品大量地進入全球市場參與國際競爭,具有國際較先進水平的壓路機、攤鋪機、平地機、推土機等都已經開始向世界各國出口,部分企業(yè)也開始進行國際化經營的策劃。在這樣大好形勢下,近年來國內出口產品遇到的知識產權問題卻逐漸增加,某些進口國也利用知識產權來設置市場門檻。如何充分認識國外的“專利門檻”,從而促成我國工程機械產品出口之路的平穩(wěn)順利,應該引起業(yè)界關注。



  美國的“337條款”



  美國的專利權、商標權的所有人遭遇侵權時,可以根據烏拉圭協議修訂過的“美國1930年海關法”第337條款的具體規(guī)定,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遞交申訴書來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37條款”執(zhí)行多年以來,為打擊20世紀70年代開始崛起的亞洲新興工業(yè)*起到了顯著作用,并保護了美國市場。近年來,*大陸取代*臺灣地區(qū)成為“337條款”調查案件數目最多的一方。2003年1~6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就“337條款”立案的11個案子中,涉及*的有10個之多,與大陸有關的就有6件。



  “337條款”是保護美國市場的一個固定的法律,它比“反傾銷法”只是增加關稅來得更為嚴厲?!?37條款”的嚴厲性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立案調查有時間限制;第二,不去應訴或敗訴就意味著該企業(yè)的產品將永遠被“普遍排除”而失去在美國的市場?!?37條款”中還明確指明對美國進行不正當貿易分為兩類:一是普通不正當貿易,指進口到美國的產品在銷售過程中的不正當競爭和不正當行為;其二是與知識產權相關的不正當貿易,是指進口到美國的產品侵犯美國法律保護的專利權、商標權、不正當競爭等知識產權。



  因此,對引進國外技術開發(fā)的工程機械產品出口到美國市場時,我們一定要關注相關的知識產權問題,看其是否與美國的有關知識產權法律有抵觸,否則就會遭遇“專利門檻”。



  專利的許可原則



  美國法律規(guī)定,專利以及商標的所有權人在遇到侵權時,可以向聯邦法院起訴,取得“禁止令”停止侵權人的侵權并獲得經濟賠償。各國對進口工程機械產品所設立的專利保護的門檻不盡相同,但有一些國際公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是一致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權利用盡原則。專利產品經銷售后,購買產品的他人對該產品的處理權(包括使用和再銷售)不用再經過專利權人許可或者說專利權人無權過問。例如使用某專利技術的發(fā)動機出售后,經組裝成工程機械主機再出售,一般地說不構成侵權。但注意一定要將原發(fā)動機產品的銘牌保留在原機上,不可使購買工程機械主機的消費者認為發(fā)動機也是主機廠生產的產品,否則出現侵權糾紛時主機廠就要承擔法律連帶責任。..進口許可原則。由于專利權利人在制定專利技術轉讓許可合同時,會有多種形式,可以是某國、某地區(qū)的一般限制性許可證轉讓,也可以是*許可轉讓等。在出口工程機械產品時務必要了解清楚這方面的情況。例如:含有專利技術的某種挖掘機,限定的銷售地區(qū)是*,若專利權人在美國也有許可生產同類產品的企業(yè),則*廠家一定不許將同類產品銷往美國。如果銷了,就違反了進口許可原則,就侵犯了專利權人在美國市場上的利益。如果一定要向美國出口則必須同專利權人談判新的許可合同。3.出口許可原則。某些國外的專利技術由于國外的專利權人在*并沒有提出專利權利保護申請,所以企業(yè)可以在國內范圍免費使用該項專利技術,一般不構成侵權。但是若將此類含有專利技術的產品出口時,一定要了解專利權人獲得保護專利權的*和地區(qū)名單,如果出口的目的國在名單上,則定要經過專利權人的許可,否則就違反了出口許可原則。例如:美國某工程機械公司申請了一個“垃圾壓實機的車輪保護裝置”,其專利指定申請國中沒有*,故該申請就不可能被授予*的專利權,此專利技術可以在國內無償使用。若國內公司將采用該項專利技術的產品出口到美國、歐洲等有專利權保護的*則一定要經過專利權人的許可。若出口到朝鮮、蒙古等無該專利權保護的*則不用經過專利權人的許可。但是,當第三國又將該產品出口到專利權人有專利權保護的*和地區(qū)時,原出口國的企業(yè)有連帶責任。第三國不適用“權利用盡原則”的原因是原出口國的企業(yè)根本沒交專利費,也不具備合法使用和出口專利技術的條件。



  在我國的工程機械行業(yè)產品的出口方面,目前尚沒有大批量遇到“專利門檻”的阻礙,這主要是因為我們出口的*和地區(qū)大都還是發(fā)展*家,專利法制尚不健全,經濟發(fā)展不快,對產品的價格要求低,對產品品質要求不是很高等原因。但隨著國內產品技術含量和產品質量的進一步提高,國內產品出口到發(fā)達*和地區(qū)的機會越來越多。一個與產品的技術和質量密切相關的專利技術問題將越來越顯現出來。



  發(fā)達*的有些專利技術并沒有在*申請專利權保護,這是因為他們過去對*市場的預測不夠準確,低估了*制造業(yè)的生產能力和產品的出口能量。發(fā)達*的這些專利技術,在客觀上也給我國國內企業(yè)提供了一次“免費的技術晚餐”。但是近年來,國外企業(yè)也紛紛調整其知識產權策略,一方面處心積慮地開始伸手向國內企業(yè)索要“專利費”,據初步了解,目前國內的涉外知識產權的賠償費已經達到10億美元。另一方面國外還爭先恐后在國內申請了成千上萬個專利,畫地為牢,布置了所謂的“專利網”,想坐收漁利。從DVD、數碼相機到拖拉機、摩托車先后都有了專利賠償先例。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會迅速地擴展到工程機械行業(yè)來,故行業(yè)要未雨綢繆,千萬不可忽視這些所謂的“專利網”。*制造的工程機械產品,在面向世界的國際化經營策略中,只有做到知彼知己,才能真正百戰(zhàn)不殆。


如果本頁不是您要找的課程,您也可以百度查找一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