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教育網合作機構 > 興趣愛好培訓機構 > 武術培訓機構 >

廣州興趣愛好培訓網

歡迎您!
朋友圈

400-850-8622

全國統(tǒng)一學習專線 9:00-21:00

位置:興趣愛好培訓資訊 > 武術培訓資訊 > 雜談*式摔跤的產生

雜談*式摔跤的產生

日期:2009-11-22 00:00:00     瀏覽:419    來源:廣州興趣愛好培訓網

 

摔跤在我國源遠流長,歷史悠久。 根據文字記載和傳說,早在四千年前的原始社會就有了摔跤活動。當時,人們?yōu)榱饲蟮蒙?,在與自然界進行斗爭中,在部落之間的沖突中,利用自己的力量、技巧取得食物和進行自衛(wèi),從而產生了古代的摔跤。

據南朝人任昉著的《述異記》中記載:“奏漢間說,蚩尤氏耳鬢如劍戟,頭有角,與軒轅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翼州有樂名蚩尤戲,其兩兩三三,頭戴牛角以相抵,漢造角抵戲,蓋其遺制也。”這種“蚩尤戲”就是我國古代摔跤的雛形。 由此說,我國古代摔跤始于黃帝時代。 摔跤淵源 公元前11世紀,周朝初年,摔跤作為練兵的一項軍事科 目出現(xiàn)。據《禮記·月令》中記載:“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由于當時兵器差,射箭、駕車、角力都是軍隊操練的主要科目。

春秋戰(zhàn)國是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大變革時期,列強對峙,互相攻伐,戰(zhàn)爭頻繁,作為軍事訓練的摔較活動也 得到廣泛的開展。《公羊傳》中記載,宋閔公手下有一員大將叫長萬,是當時聞名于世的大力士,由于宋閔公揭露長萬曾被魯師所俘,故“萬怒,搏閔公,絕其脰。”結果,宋閔公被長萬摔死。秦漢時期,摔跤不僅作為重要的一種軍事訓練手段,也是節(jié)日和宮廷內表演項目。秦統(tǒng)一六國后,進行了“車同軌、書同文”等一系列的工作,同時也統(tǒng)一了摔跤的名稱為“角抵”。

1975年在湖北江陵縣鳳凰山一座秦墓中出土的木蓖曾有古代摔跤的畫面。這是迄今發(fā)現(xiàn)的年代最早(公元 前208年)的有關古代摔跤的史料。圖案上三名男子,他們在進行摔跤比賽,氣氛緊張熱烈。左邊立者為裁判。上邊懸 掛的帷幕,表示在舞臺上進行的比賽。一按畫面的排場看,似在宮廷內舉行的。由此可見,秦統(tǒng)一六國后,把掉跤列為宮廷的一種娛樂項目,并在民間也有一定的開展。 從秦末到漢景帝的半個世紀中,摔跤活動曾處于低潮。

公元前140年,漢武帝時,摔跤活動又盛行起來。據《漢書·武帝記》中記載,規(guī)模*的有兩次,一次是元封“三年春,作角抵戲,三百里皆來觀”;一次是元封六年“夏,京師民觀角抵戲于上林平樂館。”河南省密縣打虎亭2號東漢墓中的一幅壁畫,描寫了當時摔跤表演的一個場面,陜西省長安客省莊漢墓出土的銅牌上也刻有摔跤圖,畫面上是兩位農民打扮的男子在樹蔭下對摔。此圖足 以說明,漢代摔較活動已較普遍地開展,田間地頭也成了摔跤的場所。由于漢代重視摔跤活動,摔跤的技術有了長足的發(fā)展,“三百里皆來觀”。同時,摔膠比賽勝負有裁判員來判決。山東省臨沂地區(qū)金雀山漢墓中出土的絹畫上有一對健壯的摔跤手,挽袖對視,準備決一雌雄,并有一名裁判員在旁拱手而言,以判勝負。 三國鼎足之后,曹操曾大力提倡摔跤活動,除把摔跤作為訓練士兵的手段外,還列入百戲之內。在河南省南陽市出土的大塊漢磚上刻有角抵戲。

唐朝歷經貞觀、開元之治,國富民強,太宗皇帝李世民以隋亡為戒,選賢任能、虛心納諫,社會經濟很快得到發(fā)展,而講武、習武的風氣不懈,故摔跤活動在唐代的歷史上蜚噪一時,就連帝王也要上場助威,鼓勵士氣。據史料記載,唐朝時,每逢元宵節(jié)和七月十五的中無節(jié)均舉行摔跤比賽,許多帝王不僅愛看,而且有的還是摔跤能手。唐朝末年,朝廷還建立了官辦的相撲棚,收羅和訓練摔跤能手,入選者稱為相撲人,每當朝會、宴聚、祭祀之時,相撲人專門進行摔跤表演。

秦漢以來,摔跤的主要技術是較力量,并可以拳打腳踢,用擒拿方法扭斷手臂、腿腳,直至把對方摔死。明朝萬歷年間出版的《萬法寶全》一書中,就有古摔跤圖樣。當時把摔膠列為六御之內,作為軍隊作戰(zhàn)訓練的重要手段。據《明史·江彬傳》中記述,御史喬白巖和應天府丞冠天敘還很注重選材和采用針對性的訓練(別教法勢)方法,在戰(zhàn)術上注意到以矮制長, 這些,無疑是對摔膠在選材、訓練以及戰(zhàn)術運用上的一大貢獻。

公元1638年,明朝官員陳元斌,為了復興明朝的天下,東渡日本,求援兵于德川幕府,結果求援未遂,留居日本,這樣陳元斌就把*武術和摔跤傳到了日本,后經日本改革和發(fā)展,成為日本現(xiàn)在的相撲和柔道。

清朝用武力起家,入主中原,一直保持著尚武崇戰(zhàn)的風氣,加之清朝歷代皇帝大力提倡摔跤運動,因而“布庫”之戲得以廣泛傳播。 總之,摔膠運動由于清代皇帝的大力提倡,滿族、蒙族和漢族跤手相互學習,取長補短,使摔跤技術不斷提高、不斷完善,最終發(fā)展成近代*式摔膠,所以說,*式摔跤是我國各族跤手共同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起來的。


如果本頁不是您要找的課程,您也可以百度查找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