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歌技巧和發(fā)聲聲樂方法練習!“良好的歌唱技術是根本保證,而良好的歌唱技術只有通過長期的、不間斷的、勤奮而正確的練習,才能逐步獲得。作為一名學習聲樂的學生,幾乎每天都要用一定的時間進行反復的發(fā)聲練習和歌唱練習。正確的練習方法是提高發(fā)聲技術的基本條件。在練習中,發(fā)聲技術各方面的整體協(xié)調尤為重要。
經常討論起每天都在“練什么?”答案基本都是籠統(tǒng)而模糊的“練發(fā)聲”、“練氣息”、“練唱歌”、“練歌唱技巧”等。那么,具體“怎么練?”大部分人回答的便是一些具體的技術細節(jié):練習氣息的具體運用;練習高音;解決喉擠的問題;放松舌頭和下巴;讓聲音更甜美等。
唱歌技巧和發(fā)聲方法
呼吸由兩組肌肉帶動進行,一組是管吸氣的肌肉群,一組是管呼氣的肌肉群,吸氣肌肉群包括從前胸往下主要是兩肋、腰部周圍甚至后背都包括在內。吸氣肌肉群收縮,借肋骨的反映起將胸廊向前向外擴展,氣息經口、鼻、氣管、支氣管進入肺泡,肺葉打開,同時使橫膈膜下沉,把氣吸到深處,吸氣肌肉群要強力收縮,以維持胸廊下部、腰部周圍更加擴大,進而使腹壁的上部也向外而又向上擴展,小腹自然收縮而陷進并向上執(zhí)托,這時會感到肚臍也略微后退呈上提狀。這就是吸氣的時刻應有的狀態(tài),這種狀態(tài)應是有彈性的不是僵死的。
2、緩吸緩呼
想象著自己面前放了一盆芳香的花,用鼻慢慢地把它吸到肺葉的底部,用手卡在腰上,體會下邊的兩片肋骨往外拉開,體會橫膈肌向下沉,特別是后腰側的肌肉一定要拉開,并保持住這種張力,這時不呼不吸,體會這種張力在腰部形成的壓力,幾秒鐘后,再慢慢地把氣吐出來。在吐氣時一定注意腰部的拉力不要一下子就松掉,而是在吐氣時要保持住這種壓力來吐,氣息就會綿長。
5.歌唱咬字
發(fā)聲練習僅僅達到氣息、腔體的協(xié)調統(tǒng)一是遠遠不夠的。我個人認為,聲樂形式表現(xiàn)音樂藝術的很大特點就是語言。聲樂的語言表達,主要表現(xiàn)在咬字方面,咬字清晰、語言準確、吐字優(yōu)美、字聲結合完整是歌唱咬字的目的。但要達到這個目的,必須要經過嚴格的歌唱咬字訓練,因為歌唱的咬字和語言的咬字是兩回事。語言咬字就是一般的講話,而歌唱咬字就需要和聲音、氣息、音色、音樂等歌唱技術密切配合并融為一體,才能達到理想的咬字效果。所以,科學、系統(tǒng)、嚴格的歌唱咬字練習,是整體協(xié)調的發(fā)聲練習中必須而重要的。
歌唱咬字訓練的方法很多,精通“十三轍”,掌握語言的咬字規(guī)律和吸收意大利美聲唱法的“母音連接”、“母音變形”等咬字技術都是很重要的。在我們學習聲樂的過程中,正確而協(xié)調的歌唱狀態(tài)尚未形成,理想的聲音效果還沒有定形與鞏固時,咬字是不可能清晰的。我們練習時,往往把字咬得過于清楚(過死),而破壞了聲音的統(tǒng)一和音樂的連貫。因此,應做到“松中咬、動中咬、似咬非咬、氣中咬、聲中咬、清楚為巧”,一定要在行腔的過程中咬字,而不能咬住字以后再行腔。在聲音松弛通暢,音樂線條連貫的基礎上咬字,把松弛的聲音作為語言的載體。盡管可能會出現(xiàn)咬字太松而不清楚的現(xiàn)象,也要循序漸進,慢慢進行協(xié)調,待正確的歌唱狀態(tài)和聲音建立起來且鞏固以后,再細致講究的完善咬字,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唱歌技巧和發(fā)聲方法
正確的咬字部位不在嘴里,而在胸部的“劍突”周圍。我們人體胸部的肋骨像“人”字型,向兩邊分開,“人”字的夾角處,有一塊似三角形的小骨,這就是“劍突”,歌唱咬字和換字的部位應放在這里,就像咬字的嘴長在這里一樣,每個字都從這里向前發(fā)出。要把氣、聲、字在這個地方融合在一起,以此達到聲音的統(tǒng)一和通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