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孩子天生不喜歡畫畫的,那為什么有些孩子會變得不喜歡畫畫了呢?我覺得這里出問題的,往往是家長而不是孩子。孩子們最初的涂鴉很隨意,隨便涂涂抹抹、點點畫畫,就算完成了一幅“作品”,而且會很高興地拿來給爸爸媽媽看。而父母們呢,卻往往對這些“瞎畫”的東西很不以為然,沒有耐心、也沒有能力去發(fā)現(xiàn)孩子“瞎畫”中的興趣點和潛藏的能力?!澳惝嫷亩际切┦裁囱??亂糟糟的?!?#13; “要畫就好好畫,別亂涂亂抹的?!?#13; “他哪兒會畫呀,不過瞎涂涂罷了?!?#13; “都是他亂涂的東西,跟廢紙一樣,都扔了都扔了?!?#13; 這些話我們是不是都很熟悉?家長如果對孩子說的話和做的事情缺乏興趣、缺乏理解,會在孩子的心靈上造成無法彌補的創(chuàng)傷。有些不愿意等待的父母可能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失誤。他們按捺不住地自己動手,迅速畫出個太陽或者房子,要求孩子照著畫。還有些父母為了吸引孩子,把家里揮灑得到處鮮艷卡通。 父母們這些“好心”,實際上可能適得其反,弄得孩子對自己本來很有興趣的事情感到索然無味,甚至產(chǎn)生逆反心理。有些碰巧被行家說是有發(fā)展?jié)摿Φ暮⒆?,家長卻對他的“潛力”的實質(zhì)毫不知情。孩子的天賦再高,也在父母的誤區(qū)里變得黯然無光了。舊的美術(shù)教育,使我們中的很多人覺得畫得“好”就是畫得“像”,似乎只對那些“跟真的似的”視覺藝術(shù)作品有興趣。當孩子們的畫比較抽象,因而顯得不那么“像”的時候,我們就容易發(fā)急,開始批評孩子的畫,斥責或者嘲笑孩子,看不到孩子的長處和閃光點。這對孩子的發(fā)展和自信心是很大的摧殘。孩子的天賦和靈性漸漸地被消磨掉,孩子的興趣漸漸地被抹殺,而家長還一無所知。 “我不會畫” 成都一位3歲女孩的媽媽給我寫信說:8年前,她的小侄兒只有5歲時,曾經(jīng)與她有一段對話,讓她刻骨銘心: “維維,明天是生日,你媽屬馬,你給你媽畫匹馬做生日禮物吧?!?#13; “我不會畫?!?#13; “為什么?” “老師沒教過?!?#13; 這位媽媽當時就想,如果我有孩子,決不能重蹈覆轍! 可現(xiàn)在8年過去了,她發(fā)現(xiàn)她所在的地方,美術(shù)教學還是那么傳統(tǒng)。 豈止是她所在的地方的美術(shù)教學有問題,在我們遍布*的大大小小的城市里,幼兒園也好,中*也好,這樣的問題舉不勝舉,這樣的教學現(xiàn)狀使更多的家長陷入困惑。有位2歲多孩子的媽媽非常疑惑地說:到底我該如何幫助女兒?我實在是不知道。我小的時候?qū)L畫不感興趣,照著實物或書本,怎么也下不了筆。還有位媽媽說:畫畫,我是頭痛的。小時候上畫畫課,經(jīng)常被自己的畫弄得灰心喪氣。如今更是畫不成畫,毫無美感可言,指點孩子畫畫更加沒有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