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毛筆書法培訓學校
書寫姿勢
執(zhí)筆、運腕和寫字的姿勢,直接影響到書寫,關系到字的好壞。
(一)執(zhí)筆方法
了解執(zhí)筆的技能技巧,掌握執(zhí)筆的方法是學習寫字的一項基本功。書圣王羲之的啟 蒙老師衛(wèi)夫人說:“凡學書字先學執(zhí)筆”。足見正確執(zhí)筆的重要性。古代書家根據(jù)實踐經(jīng)驗,按手指的生理特征,總結了毛筆執(zhí)筆的五字口決:“擫(ye按)、押(壓)鉤、格(頂)、抵(托)”。據(jù)說這個口決是由王羲之傳下來的。
擫(ye按)——用拇指指節(jié)首端緊貼筆管內側,由左向右用力。
押(壓)——用食指指節(jié)末端斜巾筆管外側,由右向左用力。
鉤——用中指緊鉤筆管外側,由外向仙用力。
格(頂)——用無名指指甲根部緊頂筆管內側,由內向外用力。
抵(托)——用小指自然靠攏無名指,起輔助作用。
執(zhí)筆時注意以下幾點:
1、指實,用拇指、食指、中指的每一節(jié)指肚實實在在地捏住筆管,抓得穩(wěn)而用力實。寫字時用力,提筆時放松,松緊變化適度。
2、掌虛,指關節(jié)外凸,掌心空虛如握卵。這樣便于手指伸縮、運筆靈活。
3、腕活,物腕不僵硬,便于靈活用筆。
4、筆擺,毛筆行筆時隨行筆方向不同而擺動,形成中鋒行筆,能拉能推,避免平拖死拉。
(二)書寫姿勢
寫字的姿勢又稱身法,是]書寫的一個基本備件,古今書家對此都十分重視。寫字姿勢不正確,不僅影響練字,必須掌握正確的書寫姿勢。
如果書寫大小在10厘米以內的字或篇幅較小的行草書,可采用“坐勢”。
坐勢的要領是:頭正、身直、臂開、足安。
頭正,就是頭部端正,勿歪斜,稍微向前俯視。
身正,是指上身挺直、兩肩齊平、腰部挺起、胸部不要歸納法抵桌沿,以免妨礙呼吸。
臂開,意思是兩臂自然撐開,右手執(zhí)筆、左手按紙,成均衡之勢。筆距前胸一尺左右。
足安,就是兩腳自然放平穩(wěn),不要交叉或蜷腿、踮腳尖等。
坐勢是書寫的主要姿勢,根據(jù)書體不同和字型大小,手腕的位置也不所不同:
1、 著腕,即手腕貼于桌面。此法多用于寫毛筆小楷及鋼筆字。
2、 枕腕,將右手腕枕于左手背上。此法適宜寫小楷和中楷。
3、 提腕,也稱懸腕,即肘著桌面而虛提手腕。由于手腕提起,轉動靈活,旋的幅度加大,所以適合寫中楷、大楷以及小行書。
4、 懸肘,即腕肘皆離開桌面。這樣活動回旋的余地大大增加,筆力也得到充分發(fā)揮。適于寫大楷、行草書。
立勢分立勢俯寫和立勢在必行題壁兩種。
立勢俯寫的要領是:頭俯、身躬、臂懸、足開。
(三)運腕
運筆時手腕要放松,不可太緊張,一緊張筆力就擱止在腕部。腕法要靈活,不可以指運筆,當以腕運筆。正確的運腕,不僅能使全身之力,通過臂腕貫注到筆尖,同時,還可以調整筆鋒,產(chǎn)生多變的筆畫。因此,在運筆的過程中,物腕不是全殲和固定不動的。正如同一支筆在運筆時不能一成不變地與桌面保持垂直移動一樣。在運筆時,在點畫的不斷交換轉折的過程中,為了要經(jīng)常保持中鋒行筆,都需要依靠手腕的協(xié)調動作來調整筆鋒。同時,用筆中工要提按頓挫,,方圓轉折等腰三角形筆法,也都離不開手腕的運動。
具體的說,運腕并不難。要點是腕部不要過分緊張以至僵硬,而要自然地放松,隨著筆勢的往來,協(xié)調地使腕部左右轉動。
例如寫“豎彎鉤”時,當豎畫向右行時,腕部自然由左向右翻動,同時筆桿向左側傾斜。這時,筆毛就側勢鋪開,出鋒時再順勢挑出,筆畫則自然圓滿、尖銳。又如寫“撇”時,筆向左下出鋒時,筆桿略向左上方傾斜,腕部向陽花左上方翻,出鋒則飽滿有力。
總之,運腕的主要目的在于調鋒,學書者要在不斷的實踐中細心揣摩,久之自然會熟練起來。
--------------------------------------------------
班級班次:
1.少兒書法班
針對5周歲以上小朋友及青少年開課。講授正確的硬筆毛筆基本執(zhí)筆方式、文房四寶的功用。以楷書為入門書體。剖析楷書筆法、結構等特點。根據(jù)學員自身特點開展分層次教學,提高小朋友對書法的興趣,磨練耐性,養(yǎng)成良好的書法學習習慣。階段進行對聯(lián)、扇面、條幅集字創(chuàng)作并進行展覽,增加小朋友自信心。
2.成人硬筆班
針對成人日常書寫要求進行書寫強化訓練,以滿足日常工作生活書寫要求。用數(shù)字觀念解析漢字筆畫、結構等問題。大大提升學員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確保良好的學習效果。
3.成人書法班
對熱愛書法,零基礎或有一定書法基礎的成人學員。根據(jù)學員自身特點指導選帖和學習方向。突破學習瓶頸,指點學員不足。秉承技道雙修,弘揚傳統(tǒng)文化之理念,在學習書法技法的同時,滲透書法史學、美學、鑒賞知識的學習。定期舉辦展覽,促進交流、開闊眼界。